• 曉明女中
  • 百閱登峰
  • 自主學習
  • 曉圖Facebook
館藏查詢   登入 

新聞中的知識(帳號=學號;密碼=身份證號)

新聞中的知識2~990313新聞中的知識3~990326新聞中的知識4~990409新聞中的知識5~990423新聞中的知識6~990507新聞中的知識7~990521新聞中的知識8之1~990605新聞中的知識8之2~990605新聞中的知識116~990909新聞中的知識115~990825新聞中的知識117之1~990923新聞中的知識117之2~990923新聞中的知識113之1~990728新聞中的知識113之2~990728新聞中的知識112之1~990714新聞中的知識112之2~990714新聞中的知識111~990630新聞中的知識110之1~990617新聞中的知識110之2~990617新聞中的知識118之1~991006新聞中的知識118之2~991006新聞中的知識118之3~991006新聞中的知識119之1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9之2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4之1~990812新聞中的知識114之2~990812新聞中的知識120之1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20之2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20之3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20之4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20之5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19之3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9之4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9之5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4之3~990812新聞中的知識121之1~991117新聞中的知識121之2~991117新聞中的知識122之1~991201新聞中的知識122之2~991201新聞中的知識123之1~991215新聞中的知識123之2~991215新聞中的知識123之3~991215新聞中的知識124之1~991229新聞中的知識124之2~991229新聞中的知識124之3~991229新聞中的知識125之1~1000112新聞中的知識125之2~1000112新聞中的知識125之3~1000112新聞中的知識126之1~1000126新聞中的知識126之2~1000126新聞中的知識127之1~1000216新聞中的知識127之2~1000216新聞中的知識127之3~1000216新聞中的知識128之1~1000302新聞中的知識128之2~1000302新聞中的知識129之1~1000316新聞中的知識129之2~1000316新聞中的知識129之3~1000316新聞中的知識130之1~1000330新聞中的知識130之2~1000330新聞中的知識130之3~1000330新聞中的知識131之1~1000413新聞中的知識131之2~1000413新聞中的知識131之3~1000413新聞中的知識132之1~1000427新聞中的知識132之2~1000427新聞中的知識132之3~1000427新聞中的知識132之4~1000427新聞中的知識133之1~1000511新聞中的知識133之2~1000511新聞中的知識133之3~1000511新聞中的知識133之4~1000511新聞中的知識134之1~1000524新聞中的知識134之2~1000525新聞中的知識134之3~1000525新聞中的知識134之4~1000525新聞中的知識135之1~1000608新聞中的知識135之2~1000608新聞中的知識135之3~1000608新聞中的知識135之4~1000608新聞中的知識136之1~1000622新聞中的知識136之2~1000622新聞中的知識136之3~1000622新聞中的知識136之4~1000622

新聞中的知識134之3~1000525


飛鳥閃列車
高鐵鳥擊減少? 學者:需數據佐證


【實習記者蘇郁涵、記者謝龍田/高雄報導】
台灣高鐵開跑4年多來,列車駕駛發現列車鳥擊情形明顯變少,有人認為鳥「變聰明了」;部分學者及野鳥團體則認為應做調查才能確認鳥擊有否變少。

外型流線的高鐵列車開跑之初,車頭的鳥擊及蟲擊痕跡常令人怵目驚心,高鐵也常為清洗大費周章。不過,近年來,高鐵駕駛覺得鳥擊變少了。

開南大學觀光系助理教授劉良力認為,鳥擊是否減少,最重要的是研究數據,例如高鐵每一路段的野外調查,包括季節變化、候鳥留島或生物屍痕等,做有系統的數量統計及DNA採樣,更可設立減輕撞擊方案小組,進行長期監測。

劉良力指出,高鐵除了在左營站使用洗車機,更雇用人力洗車,清洗車頭數量繁多的「屍體」。從血跡斑斑的車頭上可發現,「蟲擊」的問題跟鳥擊一樣嚴重,一些體型較小的蟲類遭撞擊後,不是屍痕過小就是死於車頭黑色部分,易遭忽略。

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,鳥類雖然會隨著環境變化,閃避危險地域;但年輕幼鳥或反應較慢的老鳥,學習遲緩,還是免不了撞擊。

林昆海分析,撞擊高鐵列車死亡的鳥群種類,更與行駛路段的周遭環境密切相關,例如農田附近的斑鳩、水產養殖業旁的水鳥。

林昆海說,在嘉南平原,飛往軌道覓食的鳥類,會與快速行駛的高鐵呈垂直交叉,被撞的機率自然高。他認為高鐵應做現象檢定,並想辦法減輕鳥擊問題;鳥擊絕非都是鳥的錯。

【2011-05-23/聯合報/B1版/大高雄.運動】

馬祖發現 2新種雌光螢火蟲
全球僅33種雌光螢 發現「北竿雌光螢」與「黃緣雌光螢」 台灣增至5種

 


【記者曾懿晴/台北報導】
台灣一年四季可見螢火蟲,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經三年追蹤,在馬祖小島發現北竿雌光螢與黃緣雌光螢兩新品種螢火蟲。


近期是台灣螢火蟲出沒的季節,但賞螢還是得把握最佳地點與時機。

一般螢火蟲是由雄蟲發出求偶閃光訊號,雌光螢則由雌蟲發出閃光訊號。全球只有卅三種雌光螢,特生中心在馬祖發現新品種後,台灣雌光螢種類增加至五種。特生中心經營管理組組長何健鎔表示,馬祖過去受到軍事管制,因人為破壞、光害少,反倒為螢火蟲保存棲地,在馬祖北竿島發現北竿雌光螢,東莒島則發現黃緣雌光螢。

「雌光螢生性特殊,會將體型比自己大許多的馬陸,像香腸一樣剪成一段段吞食。」何健鎔表示,雌蟲交配期還會在地上把發光的尾巴舉高,吸引雄蟲來交配,每晚七點到八點舉尾發光一小時。「沒等到的話就熄燈,鑽進土中睡覺,明天同一時間繼續亮燈舉尾,等待雄蟲到來。」

近期正值油桐花開的季節,也是大端黑螢群聚出沒的時機。特生保育中心表示,大端黑螢分布在兩千公尺以下山區,成蟲會聚集吸食油桐花花蜜,是台灣少數會訪花的螢火蟲種類。大端黑螢也熱愛聚集在竹林高處,雄蟲會以高頻率閃爍黃色光芒。

生活在中低海拔山溝中的黃胸黑翅螢,由於山溝整治工法使得底部孔隙減少,導致黃胸黑翅螢幼蟲無法上陸化蛹,嚴重影響生存。「螢火蟲是環境指標生物。」農委會林務局野生動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指出,一旦自然環境遭受破壞,不僅是螢火蟲,許多中低海拔淡水水系生物數量都會減少。

 

【2011-05-16/聯合報/A5版/話題】

午後強烈對流 催生龍捲風


【記者蔡永彬/台北報導】
昨天下午,新北市新店區刮起龍捲風。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預報課課長陳怡良解釋,當不同高度的風速、風向差異很大時,會讓大氣旋轉流動;加上昨天午後又有強烈的對流,迅速扭轉空氣,造成捲動現象。

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指出,依相同的原理,有時候可以在空中看到漏斗狀的雲,就是水氣捲了進去;有時「漏斗」的尖端(高度低、近地面處)看起來會「黑麻麻的」,就是捲進塵埃了。鄭明典說,在空中的叫「漏斗雲」,碰到地上的叫龍捲風。

根據氣象局資料,在台灣陸地上的「陸龍捲」平均每年出現一、兩次,海面上的「水龍捲」較少見。陳怡良表示,龍捲風的「壽命」不長,多半只有幾分鐘到幾十分鐘。

【2011-05-13/聯合報/A6版/生活】

 

地 址:40462臺中市北區中清路一段606號
電 話:04-22921175 #462、#463
E-Mail:libr@mail.smgsh.tc.edu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