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曉明女中
  • 百閱登峰
  • 自主學習
  • 曉圖Facebook
館藏查詢   登入 

新聞中的知識(帳號=學號;密碼=身份證號)

新聞中的知識2~990313新聞中的知識3~990326新聞中的知識4~990409新聞中的知識5~990423新聞中的知識6~990507新聞中的知識7~990521新聞中的知識8之1~990605新聞中的知識8之2~990605新聞中的知識116~990909新聞中的知識115~990825新聞中的知識117之1~990923新聞中的知識117之2~990923新聞中的知識113之1~990728新聞中的知識113之2~990728新聞中的知識112之1~990714新聞中的知識112之2~990714新聞中的知識111~990630新聞中的知識110之1~990617新聞中的知識110之2~990617新聞中的知識118之1~991006新聞中的知識118之2~991006新聞中的知識118之3~991006新聞中的知識119之1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9之2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4之1~990812新聞中的知識114之2~990812新聞中的知識120之1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20之2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20之3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20之4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20之5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19之3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9之4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9之5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4之3~990812新聞中的知識121之1~991117新聞中的知識121之2~991117新聞中的知識122之1~991201新聞中的知識122之2~991201新聞中的知識123之1~991215新聞中的知識123之2~991215新聞中的知識123之3~991215新聞中的知識124之1~991229新聞中的知識124之2~991229新聞中的知識124之3~991229新聞中的知識125之1~1000112新聞中的知識125之2~1000112新聞中的知識125之3~1000112新聞中的知識126之1~1000126新聞中的知識126之2~1000126新聞中的知識127之1~1000216新聞中的知識127之2~1000216新聞中的知識127之3~1000216新聞中的知識128之1~1000302新聞中的知識128之2~1000302新聞中的知識129之1~1000316新聞中的知識129之2~1000316新聞中的知識129之3~1000316新聞中的知識130之1~1000330新聞中的知識130之2~1000330新聞中的知識130之3~1000330新聞中的知識131之1~1000413新聞中的知識131之2~1000413新聞中的知識131之3~1000413新聞中的知識132之1~1000427新聞中的知識132之2~1000427新聞中的知識132之3~1000427新聞中的知識132之4~1000427新聞中的知識133之1~1000511新聞中的知識133之2~1000511新聞中的知識133之3~1000511新聞中的知識133之4~1000511新聞中的知識134之1~1000524新聞中的知識134之2~1000525新聞中的知識134之3~1000525新聞中的知識134之4~1000525新聞中的知識135之1~1000608新聞中的知識135之2~1000608新聞中的知識135之3~1000608新聞中的知識135之4~1000608新聞中的知識136之1~1000622新聞中的知識136之2~1000622新聞中的知識136之3~1000622新聞中的知識136之4~1000622

新聞中的知識135之3~1000608


患者七成是青少年
大笑就昏倒 原來患猝睡症


【記者蔡容喬/高雄報導】
嘉義一名8歲男童坐在電視機前看卡通,每次一大笑就突然全身發軟倒在地上,家長一開始以為小朋友在惡作劇,還一度當成癲癇治療,兩個多月後症狀卻沒有緩解,後來被高醫診斷出罹患「猝睡症候群」,藥物控制後已獲得緩解。

醫師表示,這名小朋友白天愛打瞌睡,看電視又常昏倒,連和同學開心玩鬧也會突然癱軟睡死在地。猝睡症候群患者有七成以上是青少年,屬神經免疫問題,易被當成有憂鬱症或人際關係問題,這類經常「猝倒」的患者,必須控制自己情緒,因為一旦大喜或大怒,就有可能突然昏死在地上。

高醫睡眠醫學中心昨天開幕,是南台灣唯一獲得台灣睡眠醫學會認證的醫學中心,美國史丹福睡眠醫學中心大老Dr. Mignot也受邀到場剪綵。執行長徐崇堯指出,該院睡眠障礙門診6年來收治一萬多名病患中,有190人是猝睡症患者,其中有七成為小學五、六年級至大學二、三年級的學生,是猝睡症好發族群。

根據高醫醫師謝正芳發表的「台灣猝睡症患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評估」,這些有猝睡症的年輕學生,其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指標,遠低於國人標準,卻經常被當成憂鬱症或適應不良處理,長期下來對生活和課業都有重大影響。

徐崇堯說,該院收治的猝睡症病患中,最年輕8歲、最年長56歲,有年輕患者還曾在面試到一半時,因情緒變化過大「猝倒」,嚇壞一堆主考官,經藥物治療控制後,這些年輕學生還是能正常升學、找工作。

 

【2011-06-05/聯合報/B1版/大高雄.運動】

食物別接觸塑膠
容器耐高溫≠不釋出毒物


【記者蔡永彬、陳俐君/台北報導】
二○○四至○六年,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、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學系主任毛義方(當時在陽明任教)曾共同研究市售微波食品包裝塑膠在加熱時的塑化劑溶出問題。

陳美蓮表示,她研究公共衛生、也「身體力行」,平常自己帶便當、少吃速食或微波食品;她認為目前塑化劑影響人體的主要管道是「吃進去」,相對之下,擦保養品導致的塑化劑吸收量就沒有那麼多。她建議不要用塑膠接觸食物、裝油性物質或加熱,才能降低風險。

毛義方說,歐盟目前已經規定食品器皿中禁用有「生殖毒性」的幾種塑化劑,但如果是一般器具則可以。他認為生活中有必要「和毒物共存」,只要把毒物量控制到最小,多半不會有問題。

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建議,民眾購買超商便當,最好帶回家倒入瓷器後再加熱,以免吃進塑化劑。

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指出,現今超商微波餐盒材質多為PP(聚苯烯)或PS(聚苯乙烯),儘管多數廠商都宣稱PP可耐熱近一百四十度,PS可耐九十度高溫,但耐熱度只代表容器不會變形,「不表示塑化劑在加溫後不會被溶出。」

楊振昌說,便當外層包裹的PVC(聚氯乙烯)保鮮膜,超過八十度就會釋出塑化劑,「也要特別小心。」

李俊璋也建議,日常微波食品,千萬別包著PVC保鮮膜加熱,除了避免塑化劑溶入食物中,也能減少增加空氣中的塑化劑濃度。

【2011-06-04/聯合報/A4版/要聞】

貿易商應酬多 體重破百
38歲偏頭痛 血管硬化像80歲


【記者趙容萱/台中報導】
台中市一名38歲貿易商因應酬多,體重破百,上個月因嚴重偏頭痛求診,發現嚴重血管硬化,和八十歲老人差不多,不理會的話,恐引心血管疾病,還好貿易商改變生活作息,並且接受治療改善。

今年三月通過美國抗衰老醫學會認證的康普頓診所院長陳盈昌說,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分佔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、三名,且有年輕化趨勢,不少人因此猝死,如果能及早掌握病徵、接受治療,再加上改變生活習慣,降低猝死的悲劇發生。

陳盈昌指出,一名38歲貿易商因應酬多,需要喝酒應酬,經常外食,又喜歡吃肉,菸齡有18年,體重103公斤,上月嚴重偏頭痛求診。

陳盈昌運用非侵入性動脈硬化檢測儀測試,發現貿易商的動脈硬化程度嚴重,和八十歲老人差不多,不理會的話,隨時都可能破裂,造成狹心症、心肌梗塞、腦中風及周邊動脈阻塞疾病,建議病患靠運動、飲食減重,並且戒菸,搭配食用高劑量葉酸、維生素B12等改善。

陳盈昌建議,預防心血管疾病應建立良好生活習慣,養成運動習慣,多吃新鮮蔬果,並且能掌握身體狀況,及早掌握第一手病徵,接受治療,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、家族病史、體重過重者,建議一到二年做一次心血管檢查。

 

【2011-05-30/聯合報/B2版/大台中綜合新聞】

別碰!李昌鈺:毒品會藉精液傳遞


【記者陳永順/嘉義報導】
國際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昨天在中正大學演講,引用最新醫學報告指出,相關研究證明「毒品可藉由精液傳遞」,呼籲男、女性朋友絕對不要碰觸毒品,以免危及下一代健康。

國立中正大學昨、今天舉辦「第一屆亞太藥物濫用與防制國際研討會」,李昌鈺表示,最新醫學研究證明「毒品可藉由精液傳遞」,持續吸毒可藉由精液傳遞到母體,不僅影響母體健康,也會將毒素傳給下一代。目前美國與毒品相關的犯罪案件高達58%。

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楊士隆、台灣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教授李思賢等人提出研究報告,認為安非他命、海洛因、大麻是國人熟知的毒品排名前3名。

研究指出,根據國外學者針對廿種合法與非法物質進行危害風險評估後,發現菸、酒雖然是合法物質,但在人體潛藏的傷害,並不亞於海洛因;而酒精其實是4種中最危險的物質,包含像是交通事故、肝硬化、精神疾病、成癮、影響到胎兒等,但民眾卻往往低估嚴重性。

【2011-05-27/聯合報/B2版/雲嘉綜合新聞】

 

地 址:40462臺中市北區中清路一段606號
電 話:04-22921175 #462、#463
E-Mail:libr@mail.smgsh.tc.edu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