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曉明女中
  • 百閱登峰
  • 自主學習
  • 曉圖Facebook
館藏查詢   登入 

新聞中的知識(帳號=學號;密碼=身份證號)

新聞中的知識2~990313新聞中的知識3~990326新聞中的知識4~990409新聞中的知識5~990423新聞中的知識6~990507新聞中的知識7~990521新聞中的知識8之1~990605新聞中的知識8之2~990605新聞中的知識116~990909新聞中的知識115~990825新聞中的知識117之1~990923新聞中的知識117之2~990923新聞中的知識113之1~990728新聞中的知識113之2~990728新聞中的知識112之1~990714新聞中的知識112之2~990714新聞中的知識111~990630新聞中的知識110之1~990617新聞中的知識110之2~990617新聞中的知識118之1~991006新聞中的知識118之2~991006新聞中的知識118之3~991006新聞中的知識119之1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9之2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4之1~990812新聞中的知識114之2~990812新聞中的知識120之1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20之2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20之3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20之4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20之5~991103新聞中的知識119之3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9之4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9之5~991020新聞中的知識114之3~990812新聞中的知識121之1~991117新聞中的知識121之2~991117新聞中的知識122之1~991201新聞中的知識122之2~991201新聞中的知識123之1~991215新聞中的知識123之2~991215新聞中的知識123之3~991215新聞中的知識124之1~991229新聞中的知識124之2~991229新聞中的知識124之3~991229新聞中的知識125之1~1000112新聞中的知識125之2~1000112新聞中的知識125之3~1000112新聞中的知識126之1~1000126新聞中的知識126之2~1000126新聞中的知識127之1~1000216新聞中的知識127之2~1000216新聞中的知識127之3~1000216新聞中的知識128之1~1000302新聞中的知識128之2~1000302新聞中的知識129之1~1000316新聞中的知識129之2~1000316新聞中的知識129之3~1000316新聞中的知識130之1~1000330新聞中的知識130之2~1000330新聞中的知識130之3~1000330新聞中的知識131之1~1000413新聞中的知識131之2~1000413新聞中的知識131之3~1000413新聞中的知識132之1~1000427新聞中的知識132之2~1000427新聞中的知識132之3~1000427新聞中的知識132之4~1000427新聞中的知識133之1~1000511新聞中的知識133之2~1000511新聞中的知識133之3~1000511新聞中的知識133之4~1000511新聞中的知識134之1~1000524新聞中的知識134之2~1000525新聞中的知識134之3~1000525新聞中的知識134之4~1000525新聞中的知識135之1~1000608新聞中的知識135之2~1000608新聞中的知識135之3~1000608新聞中的知識135之4~1000608新聞中的知識136之1~1000622新聞中的知識136之2~1000622新聞中的知識136之3~1000622新聞中的知識136之4~1000622

新聞中的知識135之1~1000608


接生→孵化→野放
紫斑蝶阿圓 百公里驚異奇航


【記者曾懿晴/台北報導】
竹科工程師程偉豪日前撿到一隻瀕死的紫斑蝶,他將殘破的蝴蝶卵帶回家照顧,沒想到卵竟孵化出小蝶,並取名阿圓,他將阿圓照顧化蛹、羽化,上月在阿圓翅膀上標記「IL516」,在新竹寶山野放。

更意外的是,這隻蝴蝶十天後在南投埔里本部溪,被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義工劉淑芬捕獲,串起了這段相隔至少一百公里的奇幻旅程。

程偉豪是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義工,至今標記過上千隻蝴蝶,卻沒有任何一隻像阿圓這麼特別。

他表示,四月底回到宜蘭東澳進行紫斑蝶標放,在產業道路上抓到一隻翅膀破損的母蝶,罕見地發現蝴蝶交配時留下過長的精胞凸出物。

這隻帶著雄蝶「禍根」的母蝶,翅膀後端殘破不堪,程偉豪心疼母蝶長途跋涉,動手為牠取下了較一般長度多出十倍的精胞凸出物,在上頭看見一顆沾滿灰塵、位置歪斜的卵,便將卵帶回家照顧。

令人意外的是,這顆本可能「胎死腹中」的斑蝶卵,隔日竟奇蹟孵化。

程偉豪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斑蝶寶寶,因種類屬於圓翅紫斑蝶,便取名程阿圓,每天用飼育盒帶著阿圓上班,摘取榕樹葉子作為食物。

經過廿六天細心呵護,阿圓從小毛毛蟲羽化成蝶。程偉豪將阿圓野放時,還不忘耳提面命,「要加油,別忘了我們約在茂林見面。」

阿圓沒有飛往高雄茂林,卻飛到南投埔里。在埔里標記紫斑蝶的劉淑芬,十天後找到一隻翅膀標有「IL516」的紫斑蝶,辨識出阿圓的「身世」,才讓這樁紫斑蝶歷險記曝光。

 

【2011-06-06/聯合報/A7版/話題】

京滬高鐵車廂曝光 時速400雞蛋不動


【特派記者賴錦宏/北京報導】
即將飛馳在北京上海間的京滬高鐵車廂昨天曝光,新京報報導稱,該列車行駛在時速四百公里時,桌面上的雞蛋不會滾動;時速三百五十公里時,豎立的香菸不會倒下。

京滬高鐵動車組車頭還被譽為「最漂亮的車頭」。列車新車頭設計取自「長征火箭」,寓意比肩航空,取勢騰飛。新車頭長度達十二公尺,比一般動車組的車頭長二點六公尺,目的在減少空氣阻力,降低噪音,減小氣動升力。同時,車頭的前窗玻璃盡量向外鼓一點,使它既能保證視野,又能保持流線化。

列車設有一等車、二等車、商務車、餐車,並設有VIP觀光區。VIP觀光區緊鄰司機室,全車共設兩個VIP觀光區,每個觀光區設二個與商務車內相同的座椅、三個高檔沙發、電子幕簾,多功能邊櫃等設施,旅客可觀看司機駕駛列車,並可看到列車高速前行時的前方視野。

商務車廂位在第三節車廂,內設置廿四個紅色可躺平、可旋轉座椅,一排三座,座椅分為單人和雙人座椅兩種,座、躺任意切換,還可以通過手動方式實現整體一百八十度旋轉,變換座椅朝向。

每個座椅都配有電視、小桌板、電源插座、閱讀燈等設備,和飛機一樣,商務車設有服務呼叫顯示屏,旅客按服務呼叫鈕後,乘務員就可以看到哪位旅客需要協助。

一等座車廂,共有一百六十二個座椅,一排四座,紅色座套。二等座車廂共八百卅八個坐椅,一排五座,分為雙人和三人座椅,座套為藍色。

列車設獨立餐車,位於第九節車廂,共卅八個二等座椅,每四個座椅共享一個餐桌。吧檯內有多個放置微波爐的地方和一個大冰箱,但餐車不設爐灶,乘務員們從這裡為全列車提供餐點服務。

研發人員還解決「蛇形運動」的穩定性問題。列車以四百公里的時速運行時,放在桌面上的雞蛋不滾動,三百五十公里時直立的香菸不倒。京滬高鐵更宣稱只有六十一分貝噪音,比飛機的八十一分貝、時速一百廿公里汽車的七十六分貝還低。

 

【2011-05-31/聯合報/A13版/兩岸】

隱形斗篷 向烏賊取經


【記者蔡永彬/台北報導】
烏賊蛋白質含量高、脂肪少,很多人喜歡吃。烏賊是色盲,只能看出明暗;為了不變成其他動物口中的美食,烏賊靠著演化逐漸「練成」像忍者一般的「隱身術」。

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焦傳金和美國Woods Hole海洋生物實驗室、西點軍校、布朗大學合作,將烏賊在不同背景中的偽裝狀態拍攝下來,成果登在上星期一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(PNAS)。

「烏賊很多人愛吃,所以『演化壓力』很大!」焦傳金指出,雖然烏賊眼睛空間解析度也很強,卻是大色盲。究竟烏賊怎麼偽裝、逃過追捕,一直是生物學上的難題。

研究團隊將「高光譜影像拍攝系統」,調整成魚類眼睛的波段,用它模擬魚的眼睛。他們發現烏賊的身體和背景環境的反射光譜接近,外界看起來就像披上一層隱形斗篷,巧妙地讓魚看不見。

烏賊藉由視覺神經接收到的訊號,控制皮膚上百萬個「色素囊」,透過囊收縮或張開,組合成不同顏色,騙過敵人。

 


【2011-05-25/聯合報/A6版/生活】

 

地 址:40462臺中市北區中清路一段606號
電 話:04-22921175 #462、#463
E-Mail:libr@mail.smgsh.tc.edu.tw